河南一季度药品网上交易量大跌 疫情过后能否恢复?
疫情好转了,药品销量会慢慢恢复的
一批药品,河南销量大跌
日前,河南省公布了第一季度药品网上交易情况。
通知显示,河南省第一季度药品订货金额、配送金额、入库金额和采购品种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主要是因为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
其中,药品订货金额为111.56亿元,同比去年下降23.1%,环比下降27.37%;配送金额为100.17亿元,同比去年下降17.61%,环比下降25.92%。
入库金额为95.37亿元,同比下降14.07%,环比下降26.11%;只有采购品种数出现略微小幅的正增长,同比下降5.5%,环比上涨0.21%。
除了交易金额大幅下滑外,已有医院一季度并未在医药采购平台上采购。经统计,共有86家医疗机构未通过省医药采购平台开展网上采购。
与此同时,部分医疗机构未及时办理网上入库,入库率较低。比如兰考县中医院等143家医疗机构未办理网上入库,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等197家医疗机构入库率低于50%。
供货率和配送率也受到影响。公告显示,珠海安生凤凰制药有限公司等共77家生产企业供货率不足50%,永城市医药总公司等69家经营企业配送率不足50%。
在疫情期间,除了急诊和部分重要科室,其他医护人员都被紧急调度至发热门诊以及一线抗疫区域,因此医疗机构整体诊疗活动的供给大幅度降低;与此同时,为了避免人群聚集带来的交叉感染,轻症和慢性病患者也尽量减少到医院就医。因此,医院的整体人流、诊疗活动数量、处方量均大幅下降。
因此,药品销量也随之下降,这直接体现在此次河南省公布的数据中。
北京宝成普济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孙跃武坦言:“这个表格非常真实的反映了疫情前后医院的用药情况,不仅仅是河南,应该全国都会表现出这样的情况。”
他进一步解释:总的来说,应该疫情越严重,下降越明显。虽然一季度是1、2、3月,但如果细化看,一月份的影响应该不是特别大,最大影响来自二月和三月。这可以从采购品种数看出来——数量没有明显下滑,甚至略有提升,就是因为1月份前期受疫情影响不大,所以医疗机构会按照正常用药情况提出采购需求。
药品销售,会慢慢恢复
疫情对医院和药企最直接的影响,来自于门诊量。IQVIA数据显示,除湖北外,全国疫情最严重期间,因担心感染风险,住院和门诊患者均大幅下降,患者量分别下降到日常的32%和19%。
据了解,从不同科室来看,急诊、感染、呼吸科这些与疫情相关的科室患者量下降幅度小于其他科室;而五官科、老年科、儿科、骨科等接待轻症患者的科室患者量下降均超过90%以上。
患者压抑了治疗需求,门诊量下降,带来的问题就是处方量和药品销售量下滑。
尤其是轻症科室,一般情况下,没有太大问题,患者就不去医院,自己家里有常备药,或者去零售药店,在网上购药,渠道很多,不一定非要医生诊断,因此非重症科室,药品销量下滑都较为明显,孙跃武认为,“常规治疗药、慢病用药以及跟手术有关的器械耗材,都会下降明显。”
他了解到:现在门诊量正在逐渐恢复,四月份的时候,跟同期相比已经恢复到了60%,到了下半年,如果疫情没有复发,预计医院的门诊量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甚至会比往常要高。
这可以从药企产品的发货情况看出趋势:第一季度的销量受疫情较大影响,第二季度,很多企业开始反弹性发货,已经有企业乐观估计,上半年结束时,发货量会跟去年持平。如果真的达到这个水平,那意味着到了6月份,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已经逐渐降到最低。
如何抓住机会?
作为一个刚性行业,新冠疫情对药企的影响冰火两重天。一方面,疫情促使相关药物需求激增,相关药企扩大产能加速研发,资本市场几度飘红。
比如,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曾涉及14种具体药物,涉及数十家生产厂家。
图片来源:广州广证恒生
这些厂家的药品需求激增,加班加点积极扩产。据媒体报道,自从1月20日疫情公布至2月7日,连花清瘟相关产品在叮当快药线下药店和网上平台的销量同比增长了380%;而京东大药房的数据显示,1月20日-1月27日期间,板蓝根、维生素C泡腾片、感冒灵颗粒、对乙酰氨基酚、小柴胡颗粒等一系列感冒退热药品销量比上月同期增长了5.5倍。
而更多的药企,面临的问题是研发、临床、销售阶段均收到影响。尤其是药品实地推广活动由于疫情被迫推迟或转为线上,与疫情无关药品也由于线下销售活动受限而对销量造成影响。
除了慢性病药物和一些急症药物以外,与疫情无关而又不是患者急需的药物在医院端销量同比会有较大降幅。
随着疫情逐渐好转,相关药企也要抓住新的机会。某种程度上,因为疫情期间害怕交叉感染,很多患者实际上是“压抑了”,而不是”减少了“治疗需求——他们既没有到医院治疗也没有到药店自行购药。随着疫情的结束,门诊量的提升,治疗需求会逐渐释放,未来会有一个处方量的快速反弹。
孙跃武认为:当药企有很长时间企业没有去医院拜访了,某些产品可能迎来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这是属于有准备企业的机会。
经过几个月,医生心目中对产品的印象淡漠了,因为医药代表的接触、药企组织的活动少了。等到疫情好转,可以开放拜访了,此时,谁先到医生那里介绍他的产品和产品组合,那么医生就可能更快的恢复谁的产品,用于对病人的治疗。毕竟现在门诊快速反弹,治疗需求会更迫切,这时,药企可以迅速抢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