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国务院消息:耗材价格将有重大调整
释放重大信号,涉及各个省份。
1、这些耗材重点监控价格
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要全面提升医保治理能力,深度净化制度运行环境。内容已经下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据赛柏蓝器械观察,《意见》第十七条指出,将加强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深入开展药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专项治理。
(截图来源:国务院官网)
怎么样治理,会有哪些举措?
国务院官网发布《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明确表示,2020年,各地要按照国家制定的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和有关工作要求,加大耗材使用治理力度。
国务院发布的《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是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治理范围,将单价和资源消耗占比相对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作为重点治理对象。
国家卫健委在今年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的通知》,公布重点治理的18种高值耗材。
2、耗材的销售价格将联动
7月9日的这份《意见》中指出,将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医保支付与招标采购价格联动机制。
(截图来源:国务院官网)
联动的第一步就是,将耗材放在一个系统里,国务院发布的《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中指出会制定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逐步统一全国医保高值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探索实施高值医用耗材注册、采购、使用等环节规范编码的衔接应用。
在此之下,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监测和集中采购管理平台将建立,将与医保支付审核平台的互联互通。部门间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将启动,强化购销价格信息监测。
同时,出台《目录》,也会将部分不再适合临床使用的产品剔除掉。
国务院指出,将建立高值医用耗材基本医保准入制度,实行高值医用耗材目录管理,健全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增补必要的新技术产品,退出不再适合临床使用的产品。
逐步实施高值医用耗材医保准入价格谈判,实现“以量换价”。建立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企业报告制度,企业对拟纳入医保的产品需按规定要求提交相关价格、市场销量、卫生经济学评估、不良事件监测等报告,作为医保准入评审的必要依据。建立高值医用耗材医保评估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
3、全国各省份将形成联盟
各省份的带量采购正在分批次进行,而国家主导高值耗材带量采购的步伐也已经开始进行。7月3日,赛柏蓝器械从权威渠道确认,国家医保局下发了关于委托开展《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方案(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的函。
经核实,国家医保局委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来征求会员单位《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这预示着高值耗材国家版集采即将开始。
方案指出,本次征求意见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其中的重点之一是完善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此次国家医保局将从冠脉支架入手,探索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本次方案指出,在探索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方式之下,将引领各个省份全面且规范开展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本次采购也将为地方开展医用高值耗材采购提供示范,引导社会长期稳定预期,形成常态化的集中采购制度。
而全国各省份将形成联盟,总体将按照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思路,即国家拟定基本政策、范围、要求,组织全国各省份形成联盟,联盟地区成立联合采购办公室。
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开展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但已自行展开冠脉支架带量采购或无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的省份除外。
4、耗材进医院被智能监管
7月9日的这份《意见》中指出,全面建立智能监控制度。建立和完善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加强大数据应用,完善智能监控规则,提升智能监控功能。
(截图来源:国务院官网)
将开展药品、医用耗材进销存实时管理,推广视频监控、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应用。推进异地就医、购药即时结算,实现结算数据全部上线。加快建立省级乃至全国集中统一的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基金监管从人工抽单审核向大数据全方位、全流程、全环节智能监控转变。
在监管制度体系改革上,《意见》指出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建立和完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飞行检查、重点检查、专家审查等相结合的多形式检查制度,明确检查对象、检查重点和检查内容。
引入信息技术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商业保险机构等第三方力量参与医保基金监管。同时,建立医药机构和参保人员医保信用记录、信用评价制度和积分管理制度。
在回款问题上,3月5日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也明确表示,要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完善医保支付标准与集中采购价格协同机制。
这意味着,医保提高了医疗机构结账的效率,而医疗机构不再是唯一和企业结算货款的机构。在这种流程之下,快速回款将在全国逐步实行落地。
新的政策已经箭在弦上,奔向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