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年,一国采中选药品完成2434%采购量!
10月27日,江西省发布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情况通报(2020年第7期)(下称《通报》)。自今年4月11日起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江西中选结果执行以来,截至9月30日,32个中选药品的36个品规中已有26个品规完成全省约定采购数量。其中,阿比特龙完成进度最高,达2433.85%。阿德福韦酯、安立生坦、他达拉非、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完成进度均超过300%。
随着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走向常态化,采购进度飞快,仿制药替代原研药效应明显,一些品种也实现了销量的高速增长。
这些品种放量最快
《通报》显示,不到半年,第二批国家集采江西32个中选药品的36个品规全省采购总数量占约定采购总量的比例为160.61%,除了已完成约定采购量的26个品规外,还有7个品规完成进度大于50%,2个品规完成进度大于25%。从中选药占比来看,36个品规的全省采购总数量占同品规下所有药品采购总数量的比例为85.50%,不过有4个药品的采购占比低于规定,包括:阿莫西林0.5g、阿奇霉素0.25g、克林霉素0.15g和索利那新5mg。
再来看“4+7”扩围江西25个中选药品的31个品规,自2019年12月20日起在全省执行,31个品规的全省采购总数量占约定采购总量的比例为200.72%,29个品规完成全省约定采购数量,其他2个品规的完成进度大于85%。其中,左乙拉西坦完成进度最高,为1094.23%,伊马替尼、右美托咪定的完成进度分别为610.81%、461.07%。31个品规的全省采购总数量占同品规下所有药品采购总数量的比例为87.58%;按药品统计,最高为培美曲塞100mg的99.04%,最低为替诺福韦300mg的67.07%。
从江西的完成进度或可以推测出,全国的完成进度正在有速推进。放眼全国,据人民日报报道,“4+7”试点中,25个中选药品实际采购量达约定采购量的2.4倍,中选产品采购量占同通用名采购量的78%;截至今年8月底,2019年底全国扩围试点采购进度达约定采购量的1.8倍;除湖北推迟到6月外,其他省份均按时实施第二批集采中选结果,截至8月底,采购执行进度达74%。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集采深入推进,仿制药替代原研药效应明显。数据显示:“4+7”试点中标产品销量均大幅增长,25个产品有20个市场份额增幅超过10%;试点期间,原研药销量占比从33%下降到17%,联盟扩围后继续下降到11%,过评仿制药对原研药实现有效替代。
医保局将指导医院如实报量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已走向常态化运行。截至目前,药品集采已开展三批,共涉及112个品种。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产生的中选结果将于11月落地实施。
10月26日,上海市发布2020年上海市关于执行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的工作提示,预计将于11月中下旬正式执行。各医保定点医药机构需提前做好中选药品进院准备工作。要求原先未采购的中选药品,各医疗机构及时召开药事委员会,简化和加快采购流程,畅通用药渠道。
河北则在《2020年河北省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挂网采购时间的通知》中明确于11月1日零时起,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药品按中选价格在该省挂网交易。
对于为何中选品种实际采购量远超约定采购量,业内认为医院报量环节仍待进一步完善。根据10月27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256号建议的答复,关于集采药品使用比例应按医院等级而不同的问题,国家医保局称,按照药品集中采购文件精神,医院根据上年度实际使用量,结合临床用药需求和医疗技术进步,报送采购需求量,联采办汇总医院采购需求量,核定采购量基数。结合市场竞争格局、中选企业数量,以及药品临床使用特征,合理匹配约定采购量比例。根据采购量基数和约定采购比例,形成约定采购量。剩余用量,各公立医院仍可通过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其他价格适宜的挂网品种。并未人为规定医院使用集采药品的比例。
对此,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落实医院主体责任,指导医院如实报量,同时,完善对医院的结余留用激励机制,在符合临床治疗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医院优先使用中选药,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