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局力挺“同病同质同价”!中药企业需做何准备?
6月7日下午3时,国新办就刚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和国家发改委、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强调,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构建新体系,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省级高水平医院,减少跨省就医。发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其次是引领新趋势,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推广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等服务模式;此外,要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深化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等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同病同质同价
中成药市场会怎么变?
会上,关于支付方式改革的问题是最受媒体关注的话题。据悉,DRG付费目前30个试点城市全部进入模拟运行,有些城市已开展付费工作。今年,所有的试点城市将全部开展实际付费。在全国71个城市启动了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改变了以往给具体医疗机构设定总额指标的工作方式,实行区域医保基金的总额控制,住院按病种分值进行付费。今年内也将实际付费。
此外,医保局还探索了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推动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鼓励中医与对应的西医病种实现“同病同质同价”。
据了解,广西柳州医保局自2018年6月起,结合DRG付费标准,应用中西医同城同病同质同效同价的改革理念。为防止实施中医疗效价值付费后,可能出现的低指征入院、医疗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柳州医保局专家制定了每个疗效价值付费病种的临床路径,以此确定相应的准入标准,包括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收入院标准、住院基本治疗路径、住院天数、出院疗效判定标准等。
从地方实践来看,未来中医诊疗将更加标准化,而且在适应证研究上将体现更佳的临床优势。米内网数据显示,2020年重点城市公立医院终端中成药市场规模近300亿元,同比下滑12.48%。广东的超级采购联盟拟纳入集采范围的59个中成药,绝大部分是临床大品种。“2020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中成药市场再现下滑,心脑血管疾病用药独占鳌头、神经系统疾病用药逆势增长。产品TOP10中,10个产品销售额均超过20亿元,7个为独家品种,但重磅注射剂品种销售额大跌。如果按病种付费加速实践,我认为,中药企业应提前应对,注重循证证据,在主适应证上做文章。”有市场专家称,适应证要聚焦,剂型策略上也是一个差异化竞争的切入点。
取消了药品和耗材加成后,公立医院的“预算+成本”管理就更加重要,支付方式的改革直接影响处方行为。
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
县域市场迎来新机会?
要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需通过发挥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的牵头和引领作用。目前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试点工作:选择河北、辽宁、山西、福建、安徽、云南等8个省开展试点工作,促成的10个项目都已建成,并先后投入使用。如复旦中山厦门医院,42个科室的三级、四级高难度手术的占比已超过65%。北京阜外医院的云南医院,在云南投入运营两年,先心病的手术总量已连续两年在西南地区排名第一,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从5.6%已下降到2.6%。
从监测数据来看,这些项目对留住当地甚至周边的患者都起到了明显作用。在河南有一个区域医疗中心,是北京儿童医院的郑州医院,开业后2020年整个河南省前往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儿下降幅度非常大,门诊下降63.1%,住院下降51.3%。华科大同济医院的山西医院投入运营后,2020年这家医院患者外转率同比下降了79.3%,而且有患者外转的科室从原来的12个下降到6个。
照这样的趋势推测,区域医疗将会大幅改变患者就医流向。换句话说,用药市场也将向基层下沉。可是,从米内网数据看,2020年公立基层医疗终端销售额为1595亿元,同比下降了11.8%;乡镇卫生院市场销售额为857亿元,同比下滑23%。流量在下沉,而终端市场在下滑,这是什么原因?
专家认为,主要还是跟基层诊疗能力不足直接相关。2020年上半年,阿斯利康中国市场营收达26.59亿美元,逆势增长14%,主要得益于县域市场的表现抵消了大城市业绩的消减;诺华制药在高血压、血糖、血脂、心衰、眼科、免疫皮科等广泛疾病领域下沉基层;百济神州也成立了专职县域肿瘤团队,负责包括替雷利珠单抗、泽布替尼、地舒单抗、来那度胺等重磅新产品。再如,修正药业的药品销售额大部分来自农村、城镇等基层市场;扬子江的药品销售额也有不少来自农村、城镇。可见,药到基层,科室建设、医患教育更要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