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中医药教改 医学院校本科阶段将设中医必修课程
记者9日获悉,上海将探索院校教育和现代师承教育相结合新模式,在所有医学院校的本科阶段开设中医的必修课程,临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教材也应有效融入中医特色理论与方法等,着力构建面向未来的中医药教育多元、开放、包容的新格局。
据悉,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本市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据此,上海将不断优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教育服务“健康中国”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根据《实施方案》,上海将把“大医精诚”贯穿中医药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放在首位,《实施方案》主要包括推进中医药课程教材体系改革、探索院校教育和现代师承教育相结合新模式、建设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高地、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中医药教育支持力度和加强政策机制保障等16个方面内容。
上海将重点支持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办的中医学专业本博连读“屠呦呦班”,支持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本硕连读中医学“5+3”一体化专业,探索未来临床科学家的成长路径。
《实施方案》要求推动课程教学与传统跟师的对接,实现“个性化课程教学”的改革;同时拓宽高层次跨学科人才通过师承学习中医的新路径;要联动长三角共同改革完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完善相关培养模式改革。
另外,《实施方案》提出要贯彻中西医并重,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在所有医学院校的本科阶段开设中医的必修课程,增强对中医药学发展历程、东西方医学交流史、中西医汇聚等内容的学习;临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教材也应有效融入中医特色理论与方法、现代研究、典型案例等内容。
《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区域中医医联体建设,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中医药服务和研究能力,积极探索建立中西医融合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医联体内医师资源的双向流动与互聘提供人力支撑。
据悉,上海还将重点打造中医药复合型、国际化骨干人才,同时要发挥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于上海的优势,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中心建设,持续加强中医药标准学科人才队伍和转化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