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中国医药创新发展迅速 原始创新能力待加强
日前,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以下称中国药促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共同组织撰写的《构建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2021-2025)》主报告在北京发布。
报告指出,基础研究是医药创新的源头,应从资金和研究体系上引导创新方向。当前,中国医药创新质、量齐飞,研发管线产品数量对全球贡献占比达13.9%,已跃升至全球第二研发梯队,但原始创新、基础研究能力有待加强。
根据报告,2020年中国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是2016年的9倍,逐步实现了境内外同步研发、注册与审评。然而,中国注册审批与全球尚存“时间差”,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比例仅9.4%,仍有提升空间。
报告分析指出,我国提高癌症、慢性病、传染病这三大类疾病的防治,将切实改善全民健康水平。确保创新药物更快地惠及更多患者、提高医疗效果,是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的当务之急。
报告还提到,近年来,医保目录更新频次不断提高,医保对创新药报销的支持提高了创新药可及性。因此,为了提升保障水平,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成为当下政策重点。
同时,报告强调,临床价值是药物研发评价的核心,药物研发需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高临床价值的预防手段、治疗方法和技术突破,将切实降低我国总体疾病负担。
报告建议,为了更全面地实现同步研发,需要各个监管部门以及企业和研究者通力配合,在监管程序上与国际体系充分的接轨,强化临床研究能力和专业性。完善医保基金的高效使用,促进医保与商保的融合联动,最终助力人民健康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药促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表示,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经过新冠疫情全球流行与防控的洗礼,医药创新水平在控制疫情、恢复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RDPAC执行总裁康韦表示,当前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初步形成,原始创新的突破仍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发展,未来,我们期待建立一个政府与市场经济共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动中国加入全球早期临床布局和国际临床试验数据互认,最终能让患者尽早、尽快用上创新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