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砍价”引热议 代表委员围绕药品集采建言献策
“灵魂砍价” 视频引发热议 多位代表委员围绕药品集采建言献策
如何探索更科学的药品报价机制
去年12月,医保谈判专家与药企代表“灵魂砍价”的视频曾一度引发热议,随着越来越多的药品进入集采后大幅降价,不少患者用上了“救命药”,看到了生的希望。
今年2月,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工作正式启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我国将持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要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还要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多位代表委员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围绕药品集采和罕见病用药问题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
建议政府进一步扩大集采品种范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认为,药品集采让患者享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能让医院和医生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他认为,集采也可倒逼企业更加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以应对竞争。他建议政府进一步扩大集采品种范围,同时积极支持企业创新,尤其是原创性研究。
作为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对药品集采工作有直接接触,他对此非常赞成。葛明华认为,药品集采后医院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医院更容易管理医疗行为和医疗质量,滥用药品的问题会进一步减少,医生对治疗标准和指南的依从性会更强,治疗会更规范,从而进一步减轻患者的负担。
目前,纳入集采的药品种类不少是针对基本医疗需求。葛明华认为,任何工作都需要循序渐进,“集采从常见病入手,可以让更多人获益,满足政策的基本需求”。集采探索一段时间后,“对高价药集采也开始了,肯定会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受益,辐射面也更广”。
有人担心,药品价格下降之后,厂商会不会偷工减料导致药品质量得不到保障?葛明华认为,药品集采后,药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单个或单盒药品利润空间变小,但集采可以实现以量补利。同时,集采不仅关注价格,同样关注质量,集采后,企业面对更激烈的竞争会更专注于提升质量。为了保证药品供应有序,他还建议政府与企业间建立更多的沟通机制,探索更科学的报价机制。葛明华特别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管,“药品是用来救命的,质量非常关键,马虎不得”。
药品集采下一步如何布局?葛明华建议,今后,药品企业需强化创新发展意识,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充分利用病源优势积极开展国内甚至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加快新产品上市应用。政府部门、医疗机构需进一步支持民族品牌建设,加强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为更多中国药企、中国药品领先国际群策群力。
全国政协委员马进
建议对常规药品集采进行抽检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马进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药品集采制度能挤出价格水分,推动医疗、医药、医保三方面都向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走。马进表示,对药企而言,通过集采对市场进行优化,把好的企业留下来,把一些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相对都比较差的企业淘汰。从医保角度来讲,药品降价之后,医保战略性购买的目的也实现了,患者购买到了更便宜质量又好的药品。因此,集采确实推动了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实现“三业联动”,医疗、医药、医保三方面都向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走,让患者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
对于集采后可能出现的问题,马进认为,第一,一些企业可能因生产能力跟不上而断货,为了提高产能,药厂在中标后为了保证产量,可能会通过收购、合并其他企业帮助它生产,这就涉及到质量监管问题,不能出现招标前后质量不一的情况。“我今年的提案中也提到,要对常规集采进行抽检,保证药品质量。”
第二,医生的诊疗习惯可能会发生变化,这里既有好的变化,也可能出现一些弊端。避免过度医疗是正向的,但医生是不是会选择没纳入集采的、更贵的替代疗法?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
第三,集采要求保证使用量,目前要求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药品总用量的60%至70%估算采购总量。由于疾病的复杂性,有些病人确实需要使用非集采药,这时就应该对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规定,解决普遍性和特异性之间的矛盾。
最后,药品集中采购是为了减轻患者用药负担,同时也要保证其健康同样得到改善,需要进行长期跟踪研究。集采后,这个药品对患者健康影响究竟怎么样?这项工作应该做起来,才能进一步完善政策。
在罕见病用药方面,马进认为,“孤儿药”难题不能仅靠政府、医保解决,需动用社会力量,通过多渠道筹资解决罕见病人用药贵困境,“可以成立罕见病患者用药的‘孤儿药’基金,缓解患者经济负担”。
全国政协委员方来英
统筹商业保险等力量破/解罕见病药价贵
“药品集采对老百姓来说肯定是好事。”在谈到药品集采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给这项制度“点赞”。他认为,除了降低药价外,药品集采还能推动药品企业往专业化发展,驱动企业创新,并且有助于提高医保支付能力。
从集采药品的使用环节来看,方来英认为,这也可以鼓励医生更多地使用这些产品。“集采的药品很多属于临床一线药物,有助于推动医院科学用药”。从医保基金的角度来看,药品价格的下降,其实也提高了医保支付能力。方来英举例道:“比如,原来100元只能支付两盒,药价调整完之后,100元能支付三盒或者四盒。同时,节约下来的资金也能逐步覆盖更多药物。”
药品价格下降之后,药品质量如何得到有效保证?对于这个问题,方来英表示,药品监管部门的存在就会起到这个作用,如果药品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话就不能上市销售。当然,“十个指头不一样细”,即便通过了一致性评价,不同产品之间肯定有质量差异,这是必然存在的,“但我们强调的是,当药物质量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时候,这个是可以接受的,质量也是有药品监管部门来保障的”。
当下,罕见病治疗药物价格普遍较高,有不少声音呼吁将罕见病治疗药物纳入医保,这也是目前医保和药品集采可能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方来英表示,尽管有大病医疗保险,但随着行业进步,未来几年,依然不断会有新的药品和治疗方法出现,而这些药品和治疗方法不可能一出现就是便宜的。从总体上看,罕见病对药物使用量很低,可能在某个地区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销售。
如何破题?方来英建议:“光靠国家医保可能不太现实,在思考如何让患者更早地得到这些服务时,可以发动社会的力量,考虑把国家医保、商业保险、各种慈善基金、公益组织等进行统筹设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补充,使得最新的科研成果能够最快地造福于普通患者,这需要新的政策设计,希望能有部门牵头研究一下。”
全国政协委员吕红兵
对于企业自主研发新药给予较长容忍期
“建议细化和优化国家集采政策,给予企业自主研发新药特别是生物医药特殊关注和待遇。”全国两会期间,北青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
吕红兵说,一个阶段以来,生物医药相关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持续下行。由于自主创新药物的研发流程很长,投入成本很高,在国际上有“十年十亿美元”才能开发出一个创新药、创新药投资具有“九死一生”风险的说法。“如果创新药物一上市就面临着无法获得高投资、高风险带来的高回报状况,必将极大挫伤风险投资的热情和科技创新的激情。如果这些问题在制度层面得不到解决,长此以往,将制约一个国家在该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他建议,制定更为详细的有利于充分保护、推进我国自主创新药品研究和开发的集采政策细则。
“对于符合前沿创新技术的企业自主研发新药,特别是生物医药,给予较长的容忍期,由企业自主决定是否进入集中采购目录以及进入集中采购目录的价格折扣空间,以鼓励更多的市场主体投资创新药发展,鼓励全球科技人才云集于中国创新药企业。”
他还建议,“在创新药物方面对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大的药品前期投入给予充分考虑,在采购定价的时候,从按一定的年限回/收投资并获得一定的收益的角度,来鼓励和支持创新药企。”
此外,吕红兵表示,“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生命健康领域的竞争不但关乎生命与健康的民生问题,更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中生物医药和生物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则是关键。”
干细胞和基因技术是生物医药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核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社会带来肿瘤高发、退行性疾病高发,而上述技术的发展速度、技术能力关乎这些疾病治疗成本和医药可及性,并将极大影响我国在国际生物医药领域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于欣伟
建议启动种植牙耗材全国集采并纳入医保
长期以来,植牙费用高一直令不少牙科患者直呼“肉疼”。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广州市委员会主委于欣伟就特别关注种植牙的价格问题,建议启动种植牙耗材全国集采并纳入医保,促进我国口腔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今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特别提出对种植牙耗材在省级层面集采,不过目前省际联合集采推进缓慢。于欣伟分析,种植牙价格畸高主要是由采购模式造成,即招标、流通环节推高的,进口品牌占比高,流通环节多,进口种植体出厂价格600至2000元,进入医院往往翻两番,形成扭曲的种牙价格体系。集采目的是去掉中间商,并以量换价挤出价格水分。目前由四川省牵头的省际联盟口腔种植体系统集采工作,已完成信息申报和医院历史用量上报,要求所有公立医院填报历史采购数据,但实际推进无法按原计划进行。
此外,在行业发展方面,于欣伟发现,植牙耗材已成抑制我国口腔产业发展“卡脖子”领域。由于免受医保和集采管制,种植牙消费医疗行业发展迅速,形成设备耗材—信息服务—医疗终端的产业链。而过高价格抑制了市场发育,国产设备及耗材厂家竞争力弱,口腔产业链难以规模化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于欣伟建议,要启动种植牙耗材全国集采工作,纳入医保全国统筹。同时,可推动医保全国统筹改革,发挥口腔医疗商业保险作用,全国集采可防止改革搁浅。
“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口腔科学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也十分重要。”于欣伟表示,要加快攻克牙种植体、口腔正畸器及牙科影像设备等领域,布局全国牙科新材料、新工艺、新制造等科研工作,促进国产种植牙耗材研发和质量提升。在收费方面,于欣伟提出,要完善口腔医疗服务标准,加速口腔终端服务门诊管理的规范化、品牌化,鼓励发展牙科高端服务业,规范医疗机构收费标准,完善口腔产业链各环节相应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