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真菌”刷屏,抗生素市场趋势如何?
近日,网上流传“超级真菌被美国列为‘紧急威胁’”的文章,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被美国称为“超级真菌”的耳念珠菌在国内发生仍属个案,没有集中爆发的案例。而且,耳念珠菌在我国耐药情况并不严重。
而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几十个国家检测到了这种超级真菌。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CDC)官网的数据,截至今年2月,美国总计上报617例患者(确诊587例及疑似30例)。全球具体感染的病例数不详。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普内科主任医师马序竹解释说,所谓的超级真菌俗称耳念珠菌,学名耳道假丝酵母菌(Candida auris)。2009年,在日本一位患者的外耳道中首次被发现,后来在血液、尿液、呼吸道等部位都有发现。
所谓超级真菌,“超级”在哪?马序竹解释说:“第一,超级真菌属于侵袭性真菌,可以侵入血液,感染心脏、脑等人体重要器官会导致严重感染;第二,它常常对多种抗真菌药耐药,常用的抗真菌药有时对它不起作用;第三,它很难识别出来,还有被误报为其他念珠菌种的可能;第四,它更容易在医院和老人护理机构等地方传播,引起医院内的爆发性流行,导致重症患者的死亡。
那么,超级真菌为什么会对主流抗真菌药产生耐药?马序竹表示:“目前,医学界尚未研究清楚。”
国内“限抗令”几度升级
全球抗生素耐药性增强,以及超级细菌的出现,已对人类造成了威慑。据报道,2006-2011年美国FDA批准上市的111只新药中,仅有4只是抗生素;2012-2017年,FDA也仅批准了14种抗生素及复方制剂。其中包括氟喹诺酮类2个,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3个,糖肽类抗生素2个,噁唑酮类1个,抗体类药物2个,唑类抗真菌药物3个,氧硼杂戊环类抗真菌药物1个。
我国也是几度勒紧抗菌药头上的“紧箍咒”。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城市公立医院使用的抗细菌药物分为10个亚类类种,其中TOP 5品类分别是头孢单药抗生素、碳青霉烯类、头孢复方制剂、复方半合成青霉素和喹诺酮类药物。而多次被原国家卫计委列入“限用名单”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替加环素,市场前景并不乐观。在日前发布的《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国家卫健委又多次提到对这两类药物的管理,同时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也遭到点名。
记者了解到,近5年来,在“国家限抗政策”影响下,全身用抗菌药物使用直线上升的态势得到了有效的抑制,经过2012-2013年抗生素医院市场的直线下滑,其增长速度逐渐趋于常态化。原国家卫计委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的《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是从国家层面实施综合治理抗生素的重大举措。
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化学药终端(HDM)系统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抗细菌药物终端同比2015年增长了7.51%。继2010年增长峰值22.94%,到2012年的增长谷底-17.07%,目前终于呈现出正常的走势。
碳青霉烯类市场迅速成长
碳青霉烯类药物有“王牌抗生素”之称。尽管抗生素市场进入新常态阶段,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表现出刚性需求,在头孢类等上市多年药物带来耐药性的棘手问题后,碳青霉烯类药物在市场上表现出快速增长。碳青霉烯类药物包括六大类,涉及90多个品规。
迄今,全球已上市的碳青霉烯类药物共有7个。其中单方药物分别是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多尼培南和替比培南5个品种,复方制剂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在原研药物化合物专利期满及仿制药上市影响下,国外市场销售额从巅峰期急转直下。
国内医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市场由21家公司激烈角逐。进口药物主要是美国默沙东、日本住友、日本第一三共、韩国Yungjin Pharm和JW Pharmaceutical Corporation等6家公司,合计占据了50.40%的份额。
国内企业是深圳海滨制药、正大天晴药业、海正辉瑞公司、石药集团欧意药业、先声药业等15家公司,占据着49.60%的市场份额。
国产培南类药物仿制药成果转化成功后,走入快速发展期。在抗感染药物市场激烈的竞争下,国产药物与进口原研抢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用药市场。国内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短期内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头孢类等上市多年药物带来的耐药性问题,以及第四代头孢类药物和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上市品种和推广力度不足,在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格外抢眼的品种。
替加环素作为新兴广谱活性静脉注射用抗菌药,2005年上市,目前原研药为辉瑞旗下产品,国内有7个仿制药,生产企业有正大天晴、扬子江药业、江苏豪森、海正药业等。
抗体类抗菌药成研发趋势
抗生素耐药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特别是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一方面人们需要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控制,合理用药。另一方面,发展基于新结构和新作用机制的抗生素迫在眉睫。
前述2012-2017年FDA批准的14种抗生素药物中,氟喹诺酮类、糖肽类和噁唑酮类抗生素以及唑类抗真菌药物都是基于对旧结构进行进一步改造以提高活性。而采用复方制剂,也是恢复或提高抗生素活性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这就已经成功应用于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中。
新发展的抗体类抗菌药物通过中和细菌毒素发挥作用,代表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除此之外,开发基于新作用机制的抗生素仍然是抗生素发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这方面,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还需要更多的努力。